在植牙流程中,病患會需要經歷:口腔與體質的術前評估、擬定植牙計畫(選擇植體品牌與材質等)、多次手術執行(包含植入植體、安裝支台體、安裝牙冠等),以及術後的狀況評估與追蹤。其中,植體是最直接接觸齒槽骨的部分,植體的好壞也會大幅影響植牙的結果,於是植體的選擇變成了植牙的關鍵因素之一!
植體是甚麼?
人工植牙的構造分成植體、支台體、牙冠。植體扮演著牙根的角色,在植牙手術中,會最先植入植體,等待植體與齒槽骨進行骨整合至一定程度,才會陸續安裝支台體與牙冠。其中,植體的材質對於骨整合能力就有一定的影響,而材質的硬度則是用來評估是否能在日後承受病患咬合力的因素,兩者皆是植牙穩固度的考量重點,也是牙醫師為病患擬定植牙計畫時,不可忽略的條件。
骨整合能力是甚麼?
植體在植入之後,骨組織會慢慢附著在植體表面,使植體穩固在牙齦中。骨整合能力受不同因素影響,例如植體的材質、植體的紋路設計、植體的表面處理等。其中,不同材質的植體與人體組織的骨整合度也不同,目前植體以金屬、陶瓷與聚合物為主,最常被使用與討論的材質則是純鈦、鈦合金與陶瓷。
三種主流植體材質介紹
✔純鈦
由99.9%以上的鈦金屬製成,硬度表現力佳,骨整合能力高。鈦金屬與人體的相容性高,排斥反應機率與其他金屬材質相較之下偏低,也常應用於其他醫療器材中;因各方面呈現的水準穩定,純鈦也是郭德樑牙醫診所主要使用的植體材質。
✔鈦合金
硬度高,可承受較高的咬合力與骨應力,但與純鈦比較,骨整合能力的表現就沒那麼好。
✔陶瓷
骨整合能力與一般材質比較表現佳,但在硬度上,若與純鈦跟鈦合金比較,就不是最佳選擇;也持續有廠商研究如何加強陶瓷植體的硬度與穩固性。
植體材質雖然是影響植牙的重要條件,卻不是唯一條件,不同材質的植體也都各有優缺,加上牙醫師的植牙技術、病患咬合的習慣、植體的設計等等,也都會影響植牙的使用年限。在決定植牙後,最重要的應該是尋找技術優良的牙醫師,制定最適合病患的植牙計畫,並持續追蹤植牙狀況,才能讓植牙跟著自己走得更長遠。
📃推薦閱讀:人工植牙/假牙/牙橋比較Q&A
👨⚕郭德樑牙醫門診查詢:https://goo.gl/xHFpN1